国外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知识图解

提高情商,是每个人的终身必修课

2018-10-13 21:57:10 来源:国外网站推荐 - 由[国外网站大全]整理

热闹沸腾的群聊天,一开口就冷场;吐槽朋友的发际线,被甩了一个世界大白眼;午夜时分给减肥的小伙伴发美食图,从此消息再也没发送成功……

已经在“情商低”边缘徘徊的你,准备好一脚踩下去了吗?

提高情商,是每个人的终身必修课

1、所谓的理解 通常是误解的总和

“我懂你”、“我明白你的意思”、“我理解你”,情商低的人一开口就是强行把自己和对方置于同一个语境,以为口头说出来的“理解”与“明白”就真能引起对方的共鸣。

然而,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理解——思维交流的三体人除外。

《三体》中思维透明的世界,想和说是同一个词儿,一切交流都发生在大脑与大脑之间思维电流的直接传递。单方向的极致进化阉割掉表情、语言、肢体动作,最终得以走向极致的理解。

理解是一种“共情”,建立在语言、生活习惯、个人经历等等一系列个性化体验的基础之上;交流与表达是一种解码与编码,过程中存在种种干扰、损失、信息丢失;

只要有这一转换过程的存在,就存在误解与障碍。

人类没有这种进化趋势,所以只能通过“蹩脚”的交流,在彼此大脑的“黑箱”中曲折摸索,语言、眼神、表情、神态、肢体动作……每一个微小的信号都承载着至关重要的信息。

没说几句的时候就贸然用“我理解你”来打断交流的人,只算是莽撞自大的交流中断者。自以为是的理解,其实只是自说自话;没有在同一个语境中交谈,又怎么能聊得来?

2、世上所有的道理抵不过一句随便你

“今天中午吃什么?——随便。”“一会儿看什么电影?——随便。”“你觉得哪个更好看?——随便。”

emmmmm……“你去男厕所还是女厕所?——随便。”

等等,最后一个问题可不能“随便”吧。

“随便你”,“佛系”青年三大金句之一,被标榜为顺其自然、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使用起来也要适可而止。

在别人的发问面前,一味地“随便你”“无所谓”,只会被认为是漠不关心,懒得交流,甚至不负责任的表现。

“我不喜欢经常说随便的人,特别是在别人征求你的意见时,回答随便,本身就是读别人的一种不尊重,不关心,不在乎!”

“一句随便就把皮球踢回去了”。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交流是人性本能。遇事“随便”,看上去是好脾气,照顾别人的想法、迁就别人,却只是一种逃避选择和责任的回答。

在对方拿不准主意、需要听建议的时候,你的想法和态度是很关键的信息。

在恰当的时机给出建议并不是“强势”“控制欲”的表现,也不会让你显得是在主导别人,相反,“该出手时就出手”,才是礼貌又不失体贴的做法。

3、别跟生活较真,较真你就输了

总有一群人,把钻牛角尖当考据,把抬杠当社交情趣。

泼冷水、唱反调、嗷嗷乱叫,遇事总要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严谨认真。

当你仪式性客套,随口说一句“天气真好”,也可以被对方说教到大气物理学、天文学、环境污染、行星地球……强行跟你谈科学、聊人生,偷换概念,夸夸其谈,讲到吐沫星子横飞,听得人两眼昏花、胸闷气短。

严谨是好事,认真也是必须的生活态度,可生活不是学术,更不是打压别人的艺术。

与生俱来的“反驳欲”和“思辨欲”只会给对方带来压力,如果每一次开口都要字斟句酌、再三思索,那必然疲于迎战,让交往陷入死胡同。

杠精们最喜欢压制别人、抬高自己,“你跟他讲普遍,他和你讲极端”,哪里是死胡同就往哪里钻,没有路也要硬生生“杠”出一条路来。

“杠精”们的困境在于,无法清醒地辨识语境。

波兰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1923年《原始语言的意义》一文中提出“”“话语和环境互相紧密地纠合在一起,语言的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不管是语言,还是交往行为,“情境”都是理解与沟通的第一秘钥。

不考虑语境,只在自己的思维套路里过活,即使说得言之有理,也只会产生一种格格不入的矛盾状态,让人反感。

比如每一次名人逝世,朋友圈五花八门的“缅怀体”刚刷屏,杠精们就开始列队出场。

对于这类“真才实学”派杠精党,只想抱拳,然后扭身就走。虽说百晓生式哭丧有附庸风雅的嫌疑,但太过较真只能证明你是在卖弄才学。

“霍金研究的领域仍然一窍不通,李敖的作品也谈不上很喜欢。只是或多或少有点唏嘘,就像是不停在见证一个又一个时代的结束。”

不一定非要很了解,才有资格去感慨、惋惜,毕竟缅怀没有门槛,对生命的敬意不应设限。

到哪山头,唱哪山歌。互怼可以怡情,批判催人进步,也千万要找对语境。日常生活里,没人乐意和杠精玩情趣,更没人喜欢打嘴炮消磨时间。

4、你活得那么压抑,是因为总在抑制情绪

武侠小说里,“高人”往往看起来宠辱不惊、喜怒不形于色,一招一式运功于无形之中,让人琢磨不透他的情绪心理。这类侠士还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离群索居,踽踽独行。

群体生活却不能如此,过分内敛、隐藏情绪,把自己围起来,往往会给身边人带来不适。

“就算生气,也偷偷生气,别生气给别人看。这样,你才算成熟,才能担当大任,也才能演好人生这场大戏。”刘墉说,隐藏情绪是一种修养。

处事沉稳、不急不躁是一种难得的品性,让人觉得你靠谱、不冲动,但过度保护自己,把一切喜怒哀乐都隐藏在面具底下,就会让人产生隔阂。

什么都埋在心里,其实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而这不仅容易让别人心里没谱、不敢深交,还可能会伤害到真正关心你的人。

不赞同就委婉地表达,难受了就发泄出来,感到高兴就开怀大笑,沮丧了就大哭一场。

隐藏情绪才不是高情商,善于表达与交流才是健康的相处之道。

5、过于圆滑的人,对待朋友总是失了真诚

高情商就是指圆滑处世吗?

有过这种质疑的人,恭喜你,又成功踩坑了。

“溜须拍马”、“口蜜腹剑”、“欺上瞒下”、“攀交情”、“留后路”,提到圆滑我们就想到这些油腻腻、假惺惺的词汇。

与人交好当然是处世之道,可如果让别人看出来你左右逢源、世故滑头,那就聪明反被聪明误,只落得虚伪的下场。

“让人家看出来圆滑,那还叫情商高?真正的高情商处处是真诚!”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即使是情商高,也要守住真诚的底线。真正的“投其所好”,是用让人舒服的方式,任别人自己作出选择。

高情商,就是知世故而不显世故。

综艺节目里,主持人需要在观众和嘉宾中周旋,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也承担很多责任。当遇到意外情况,要想稳住观众,又不损伤嘉宾的名誉,同时还要保住节目和电视台的品牌形象,主持人的功底尤其瞩目。

“我觉得我自己身上的很多优点和很多缺点,似乎都打上了湖南广电的烙印,包括所谓没事儿不惹事儿,事儿来了也不要怕事儿。”汪涵救场的一段话惊艳众人,恐怕没人用“油腻圆滑”来作评价。

“世间哪得两全法”,同时要考虑多条利益链条上的关系,兼顾多方,仅仅凭借“圆滑”是做不到的;没有真诚和设身处地的着想,只会让人产生抵触心理,和初衷背道而驰。

危机中能够化险为夷,甚至取得反败为胜的效果,是真诚和敢于承担的品质。

6、有些时候,沉默比喋喋不休更丰富

每当你遇到喋喋不休又插不进话的情况,会不会格外渴望“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KTV里有一拿了话筒就不撒手的“麦霸”,日常生活里也有一开口就滔滔不绝停不下来的“话痨”。

电影发布访谈中,英国演员汤姆·希德勒斯顿被问到“你知道寇森探员有多少粉丝吗,如果知道,你作何感想”。

随后他从拿到剧本开始谈,回忆到他和寇森交手的画面,像拉片一样回顾了前前后后一整段剧情,还现场模仿了一段。

话痨重度的人开口就停不下来,要不是有趣有颜,这真的没法忍。

很多时候,话痨压根不懂得察言观色,也没时间听别人怎么说,“跟他聊天光听他说话,听得我都烦了。”

这些“口腔战斗机”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碎碎念有多不妥,只顾着大侃特侃,乐此不疲地说着单口相声。

“世上根本没有话痨,只有一群‘冷场恐惧症’患者。”

有一种声音这样为“话痨”辩护,认为话痨是冷场时救场的小天使,应该被抱紧,怎么可以被嫌弃呢。

没错,话唠的存在能打破安静。

但不挑场合地口若悬河、说个不停,其他人只能被动洗耳恭听,这种诡异尴尬的场面难道不是另一种冷场?

话痨是病,得治。

一开口就停不下来的人,看似只是急于表达,其实还可能隐藏着更大的焦虑。

“废话那么多,内心一定很怕孤独吧。”抑郁表现为孤僻、不爱说话,话痨往往由于内心焦虑,需要不断说话来释放自己,以此来排解内心压力。

暖场也好,孤独也罢,话痨在自顾自吐槽、发表意见时,就已经暴露了不屑倾听的心浮气躁。

交往中,单方面输出不可能获得别人的认可和理解,适当停下来,听听对方的意见,才能走出自说自话的怪圈。

7、提高情商,是每个人的终身必修课

情商低的小废柴们也可以茁壮成长。

“没办法和情商低的人交流,有些人就是没脑子。”

“智商低情有可原,情商低令人作呕。”

……

世界对低情商的人如此恶意深重,小废柴们就真的毫无立足之地了吗?

不要害怕,隔壁还住着另一种生物,叫做“呆萌”。这种生物同样时常语出惊人、给别人带来很大麻烦、让人没得台阶下。他们很少让人反感,有时甚至还带来欢乐。

因为“呆萌”未必“无脑”,虽然口无遮拦、反射弧很长、甚至还会缺乏必备的交往常识,他们懂得“共情”的力量。

凡事为别人多考虑,注意体会对方的潜台词,该说的时候大胆表达,不要畏惧暴露自己,也不怕承担责任;

开玩笑、吐槽恶搞适可而止;抬杠、较真也要分清语境;

情商低未必就被判了死刑;情商低而不自知,仍然困在自己搭建的假象世界里故步自封、不知反思的人,才是自己人生的刽子手。


推荐阅读

  • 一周热门

  • 小编推荐

  • 最新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