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细菌与病毒的年代,赌上性命的产妇们19 世纪,一个对于细菌、病毒的概念一无所知的年代,由于缺乏正确的卫生习惯,医务人员极少洗手及使用干净的医疗器材,而医院也总是充满着各种体液的恶臭味(光想像就令人不寒而栗><),接受治疗后却死亡的人数比例也居高不下(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送进医院治疗就相当于一只脚踏入棺材了!)。
当时医院内最容易受到感染的人群,就是产妇。有些产妇们生产后会出现高烧,人们将其称为「产褥热(puerperal fever) 」, 19世纪中期的欧洲及美国均发生此疾病,感染产褥热的产妇最高死亡率达35 % 1!这样说对于现在的我们或许无感,但在那时产褥热可是妇女的第二大死亡疾病,仅次于结核病。然而其病因却未被查明,因此母亲们在医院生产就等同于跟死神搏斗。
死亡率明显较高的「死神产房」在这医师被视为死亡之手的年代,一位名为塞麦尔维斯(Ignaz Philipp Semmelweis) 的医生在维也纳总医院工作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院内有两间产房,然而第一产房孕妇引发产褥热的发生率相比第二产房,却高达3~8 倍,让当时的产妇们都指名要第二产房接生,深怕进入第一产房。
两间产房明明都是一样的设备,一样的医疗程序,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这样令人无法忽视的差异,也使塞麦尔维斯医生决心要深入调查其中原因。
塞麦尔维斯医生当起了医界侦探,探查两间产房床位配置,空气洁净度,操作流程,甚至宗教仪式:那个时候的医院常进行祈祷仪式。但这些探查结果都没有差别,唯一有差别的是第一产房是医学生教学病房(多为男性负责助产),第二产房是助产士教学病房(多为女性负责助产)。
塞麦尔维斯医生开始OS :
「难道……医学生的接生技术真的有比助产士差吗?」
「不对呀~医学生所培养的技能比助产士还更专业,不可能有这样的乌龙呀……」
「还是…真的像外面的传言那样,男性接生真的比女性接生粗鲁,而导致孕妇子宫感染?」(设计对白)
正当塞麦尔维斯医生百思不得其解时,却收到同侪去世的噩耗。塞麦尔维斯医生的同侪也是产科医生,在一次产褥热病人的尸检中,不小心被解剖刀划伤了手,而尸体的血液也渗透进伤口,不久,他便出现如同产褥热的高烧而病逝。
这使得塞麦尔维斯医生突然灵光一闪,发现尸体上必定带有某种毒素,而且产褥热会透过血液传染。这也让他联想到自己医院内的医学生们都是上完大体解剖课后(没有洗手)便来产房帮孕妇接生。医学生的手接触了尸体后,又接触了产妇们,而这些学生手上的「脏东西」便会造成孕妇们接触感染。
被忽视的洗手观念,被时代抹灭的救命医生塞麦尔维斯医生认为产褥热的真相就是这些医学生们的手不干净,因此规定之后进入产房前,任何接生人员一定要用消毒液(当时使用次氯酸钙,俗称漂白粉的溶液)彻底洗手,自此之后第一产房的产褥热死亡率大幅下降至3 % 。
但是,你以为这名伟大的医生发现洗手的重要性,从此病人在医院就过着平安又健康的医疗生活了吗?很不幸的,这并不是个Happy ending。
事实上,塞麦尔维斯医生提倡的洗手观念并不为当时医生们所重视,随后他反而不被医院续约,并持续遭受医界关于洗手观念的强烈批评,最后精神崩溃,于47 岁病逝。
直至此后10~20 年,微生物学奠基人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 从肉汤腐败发现所谓的细菌污染,及外科消毒法创始人约瑟夫·李斯特(Joseph Lister) 、细菌学始祖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 等研究相继出炉,证实了「微生物」的存在与影响。才终于为塞麦尔维斯医生提出佐证,也算是让这名被世人所忽视的医生做出的伟大贡献得以申冤。
时至今日,勤洗手已然成为医院的常规流程,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卫生保健之道。
正确洗手,病菌远离我!在看完塞麦尔维斯医生的壮烈故事之后,生长在现代的我们是不是该感到庆幸呢?但是,你知道不正确的洗手方式(例如:只有用水冲一冲、肥皂迅速抹个,意思一下……)就相当于没洗吗?以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该怎么正确洗手吧!
1、不可错失的六大洗手时机吃东西前:正所谓「病从口入」,手上的病菌若接触到餐具或食物,就有很大的机会把病菌也一起吃进身体里。
2、上完厕所后:大家都知道排泄物的肮脏程度,马桶也总是充满各种病菌,在上完厕所后,手上多少都会沾染到这些病菌。
3、打喷嚏或咳嗽后: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掌捂住口、鼻,或是用卫生纸擤鼻涕时,手常常或沾染病菌。(小叮咛: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掌捂住口、鼻是错误的!应用胳膊捂住,才能避免手掌再去碰触其他东西而传染病菌 7 )
4、进出医院时:为了保护院内病患及自身的健康,无论是进医院看病或探望亲友,或是离开医院都务必洗手,避免将病菌带进或带出。
5、摸Baby 时: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所以病菌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危害, Baby 虽可爱,与他们接触前要好好洗手才能减低对他们的伤害~
6、外出回家时:外面的世界都有肉眼看不见的病菌,因此回家时务必要先洗手,并换掉外出时的服装。
洗手七字诀,你背对了吗?除了大家熟知的「湿、搓、冲、捧、擦」五步骤,其中的「搓」学问可大了~还包含「内、外、夹、弓、大、立、腕」,这不是什么武术招式,而是可以帮你把手手洗得一干二净的方法。让我们来一一学习这几个分解动作吧!
内:手心互相搓洗
外:仔细搓洗手背
夹:双手食指交合,指缝搓洗干净
弓:一手弓起,放于另一手的手心上搓洗手指背
大:搓洗大拇指及虎口
立:仔细清洗指尖
完:清水冲净,并确实擦干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