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在使用身体,但是你真的了解它吗?要想让身体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就必须先了解熟悉人体的结构与秘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未知的身体!本文主要介绍不为人知的冷门人体知识:微生物的遗传性、最突出的病症及微生物和情绪。
①『微生物的遗传性』
新生儿出生后,他不仅带着来自父母的DNA和各种短期抗体,还带着来自母亲的微生物群。这些微生物群在他出生后6个月内始终兢兢业业地护他周全,直到周围的环境、衣物、空气和水逐渐改变了微生物群的种类。
但如果很不巧,6个月后,他遭受了某些致病性微生物的攻击,比如:沙门氏菌、贾第鞭毛虫或结核分枝杆菌等,就会生病。接着,他需要在抗生素的治疗下,帮他形成新的、属于他自己的抗体。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婴儿一接触这类致病性微生物就会生病。患病也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这取决于接触微生物的频率、基因构成以及环境。比如,一些人天生就具有抵抗某些疾病的能力、一些环境就是不利于致病性微生物的繁衍、母亲的饮食能对一些微生物有抵抗作用。
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20世纪初震惊美国的“伤寒玛丽”事件了。作为美国第一个健康的伤寒杆菌带菌者,玛丽·梅伦感染了雇主一家6口人,包括雇主的夫人和女儿。可玛丽自始至终也没有得过伤寒病,她对自身体内携带的伤寒杆菌有天然的免疫力。也就是说这种致病菌在她体内只能存活,不能发作。这一方面证明了基因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也证明了生病和微生物有着直接的关系。
②『最突出的病症』
人体内微生物最丰富的地方就是肠道了,因为那里有适宜它们繁衍的环境和能量来源。因此很多肠道疾病的表现形式都是微生物种群间、或微生物和人体免疫系统间的斗争。
比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都属于这类肠病。肠道微生物和免疫系统之间的“冲突”会引发这些疾病。一旦出现异常,免疫系统就会跳出来寻找病原体,并且和寄居在肠道里的微生物大干一场,结果就是你会感觉到剧烈的腹痛、腹泻,甚至出血,这些都是斗争的附产物。
此时,免疫系统并不太关注微生物本身有益还是有害,它只关注它们的行为是否有利于维持肠道秩序。就像监视器监视犯人一样,免疫系统一旦发现不按套路出牌的微生物,就会立刻上去怼它。因此,这时的微生物都非常消停,甚至停止了正常的新陈代谢功能,“躺在地上装死”。直到“捣乱分子”被干掉,身体上的舒适感让免疫系统解除警报,它们才重新开始工作。
很多病人在治疗期间,医生都要求饮食清淡,这和微生物群也有关系。哈佛大学生物学家彼得·特恩鲍发现改变某些饮食结构,可以迅速改变微生物活性。低脂高蛋白、低糖高纤维的食物可以弱化微生物的行动力,并保证人体所需。这个层面的解释能让你更深刻地感受到医嘱的高明。
③『微生物和情绪』
肠道作为人体最主要的能量场,那里的微生物不仅能够影响消化食物、吸收药物和分泌激素的方式,而且还能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大脑,最终表现在情绪和心态上,这种相互作用被称为菌-肠-脑轴。
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微生物学教授萨尔基斯·马兹曼尼亚曾通过控制微生物来治疗有自闭症症状的小白鼠。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他通过DNA干涉,培养了一批有认知障碍、社交障碍,甚至活动障碍的小白鼠。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他发现,这些症状的出现是源于一个叫4-EPS的分子,这个分子是由已经改变的微生物组过量分泌导致的。在给正常的小白鼠注射4-EPS后,它们也会出现上述症状。
人体的情况也大致相似。研究表明,微生物与人类抑郁症的关系是:颤杆菌会代谢出一种功能类似于天然镇定剂的化学物质,它会模仿神经递质的作用,降低脑部的神经活动,从而导致抑郁症。也就是说,在面对各种疾病时,我们可以找到引发特定疾病的化学物质,然后确定产生或消除这些化学物质的微生物身份。
特定的益生菌已被证明可以改变小白鼠和人类的行为方式。现在超过500项研究都把益生菌和行为方式联系在了一起,依据微生物治疗疾病的春天很快就会到来了。
对微观层面的探讨是提升认知的最好方式之一。清楚掌握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是对生活增加掌控感的源泉。借由作者的研究和思考给你的固有思维开个缝,照点光。学会把科学精神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一定会让你的成长之路走得更实、更快、更远。